兒童牙科醫師
蕭黎禎醫師
兒童牙科跟一般牙科的不同
因為小朋友接受新的事物跟大人的方式是不一樣的,兒童牙科的工作,不只有把牙齒治療好,還要讓小朋友能夠接受看牙醫,並養成能夠定期回診的好習慣。
信任鐵三角
小朋友看診除了病人跟醫師的交流,也需要監護人家長的理解跟配合,三方互信的基礎上,才能形成信任的三角形。
兒童牙科看診方法兩部分
行為管理
疼痛管理
使用兒童心理學的方式去跟小朋友溝通,進而讓小朋友更願意配合治療,一開始可能牙醫師會開始聊天,希望小朋友能直接跟我們建立對話,以比較輕鬆的心情面對接下來的治療。
當小朋友做出我們希望他做出的行為,牙醫師也會立刻稱讚並鼓勵他的動作,進而讓小朋友更加配合。
基本上都以鼓勵及稱讚為主。如果不論如何,小朋友都不願意配合治療。
在父母同意之下,有可能會讓小朋友先遠離父母或是牙醫師會提高聲量,這些都會在開始前,再一次跟家長確認,了解之後才會開始進行。
除了行為管理之外,因為牙科治療大多是侵入性的治療,通常都需要麻藥的幫助,來減少小朋友的不適感。
在注射麻藥上,兒童牙科會用比較特殊的方式,減少不舒服的感覺,在小朋友配合的情況之下,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疼痛。這時請陪同的家人也不用擔心,不要提到打針,忍耐,這種會聯想到疼痛的字眼。
除了麻藥的使用,治療的時候醫師也會跟小朋友聊天分散他們的注意力
減低小朋友的緊張程度。
如何讓小朋友準備看牙齒
固定醫師
不同醫師會有不同的看診方式,如果習慣了某位醫師,持續讓同位醫師看診可以降低小朋友的不安感。
及早看診
開始長牙就可以試著讓小朋友嘗試來診所檢查跟塗氟,也是讓小朋友更加熟悉看診的流程。
具體鼓勵
不一定需要送東西或是獎賞,口頭上的讚美也很重要。當小朋友做出值得鼓勵的行為時,像是自己躺上椅子,可以在這時候給他們一點立即的稱讚。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小朋友知道哪些行為是值得嘉賞的。
初診不治療
第一次看診,是無法預知需要的治療是什麼,所以可能會有不正確的期待。
在非緊急狀況下,第一次看診會著重在跟小朋友關係的建立,以及介紹器械,對於之後的治療,小朋友會比較熟悉,意願度也會提高。
不提不愉快的經驗
許多成人可能看牙的經驗沒有很好,但小朋友在使用上述手段,其實大部分治療是可以避免疼痛的,只是小朋友剛好在很緊張或很害怕的情緒之下,可能會不配合治療,或是治療時候放大不舒服的感覺,所以盡量不要把緊張傳染給小朋友,讓小朋友平常心來看牙齒。
不做特定承諾
把治療方式留給牙醫師來解釋,不要跟小朋友保證今天的流程,鼓勵孩子接受牙醫師提供的治療,先不要哄騙,可以使小朋友對大人更信任。